博客年龄:16年6个月
访问:?
文章:2958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花姐 职业:记者 年龄:徐娘 星座: 双子 位置:锦州 个性介绍: 爱书爱人爱吃爱喝爱做,偶,爱做饭,别想歪啦!爱玩爱逛爱扯淡,爱花且有点花

成都映象与蜀风雅韵

2010-02-23 07:59 阅读(?)评论(0)

    

一个地区,总有其独特的文化,来到四川,不看看这里的川剧,不看看变脸表演,貌似没来。

所以,我和小鹿有机会就琢磨着找戏园子。

在宽窄巷子,我们遇到了一家叫成都映像的川菜馆子,里面附带一个小剧场。门口的广告招贴上写着。里面感觉很舒服,很好看的设计。

这是一家老酒楼,带戏园子,三层以上是后期改造的。

这一对父女在观看建筑风貌。员工穿着清朝的服饰。这也是北京来度假的,看见我拍照,极其配合。观看演出每人35元,还赠送两小碟干果和西红柿干。还有一杯山门曾经寄给我的“碧潭飘雪”的茉莉花茶,很好喝。

右上角是俺新买的丝巾。云南映像茶杯上的LOGO。   四川评书源于唐代的“说话”及明代的“评话”而盛于清,咸丰后四川评书盛极一时。上世纪70年代末,四川评书再掀高潮,全川有1000多人说书,成都说书人就有200多人。到了80年代中期,由于电视机、收音机的冲击,茶馆里又多了斗地主、打麻将的休闲,评书逐渐衰落。

67岁的罗世忠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。14岁考入当时的成都东城区曲艺队,师从传统评书大师王德成。后又与平民艺术家李伯清成为同门师兄弟,被评书大师周少稷收为弟子。
    据悉,47年坚守川话评书的罗世忠,始终走的是“传统派”路线,无论是着装还是说书所必备的三件宝即扇子、帕子、醒木,都保留着地道传统的风格。讲到精彩处常常还运用四川金钱板的表现形式。所以他与李伯清分别代表了评书艺人的两种模式。据称,如今还在公开演出四川传统评书的,在全川他是唯一的了。

听了很不错的评书。

这个老人在抨击央视春晚文化垄断,东北人占据了春晚,他很不满,但是,若果让四川的评书上去,确实未必有几个人爱听,毕竟四川话很不占优势,而东北方言在语言上就占据了很大的绝对的优势。

这是个不可避免的局面。一桌赠送了一本台历,小鹿让给我了,比较喜欢。给我们倒茶的帅气的四川小伙子。酒楼里的垃圾桶都是青花瓷的,很有中传统的味道。喜欢。在小日记本上写上:蜀风雅韵位于琴台路,我跟小鹿决定在这里看一场川剧。

门票200元。

这里曾经是名角荟萃的川剧演员会馆,近年来重聚川内名角,推出每晚一场“经典戏曲,民间绝艺表演”。不但声名鹊起,被海内外传媒争相报导。弹指间,更使梨园风采昔日重现,传统声韵余音绕梁。

变脸、吐火、滚灯驰名中华,杖头木偶鬼斧神工、技艺精妙;鼓乐齐鸣荡气回肠,喜乐无限。

夜色中的茶楼很漂亮。

这是我两个下午买了票之后,出来在门前摆一张POSE。临开演前,茶楼的师傅们在准备茶汤。演员们在此化妆。茶楼里的戏园子。我们前面的一排是外国人预订的。200元仅仅赠送这一点点,于成都映象比起来,抠门了一点。茶杯也不精致。这个服务员会英语。杖头木偶,真是一绝。    闻二胡声起,换了浮云苍狗。绝迹多年的手影戏,重返民间。傩戏。最后上场的是川剧变脸,很精彩,照片忘记传了回去补上。
后补照片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:杖头木偶里面的木偶都会变脸!!真是一绝啊。
这200元,还算值得的,看遍了四川几乎所有的地方戏、绝活,向大家推荐。
看后的感觉是,南方的文化历史悠久,一切不比北方的差,演戏演的也精彩,绝活也不少,只是需要向全国推介。
  最后修改于 2010-02-24 06:54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